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最高可获刑几年 (一)

答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最高可获刑7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是: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二、拖欠工资找谁举报
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的行为,建议到当地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和投诉,催讨被拖欠的工资。《劳动法》第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三、法律依据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解释》的规定,拒绝不支付一名劳动者工资3个月的工资且数额在5千至1万或者拒不支付十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3-10万的,可以立案追诉。
包工头拖欠工资,农民工维权要准备哪些证据材料 (二)
答近日,昆明两包工头拖欠农民工 400 万元拒不支付被判刑的新闻引发热议。被告人汪某、曾某在项目结束后,虽然如期收到工程款,但却一直拖欠工人工资,总金额达400余万元,最终二人因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获刑。农民工在遭遇包工头拖欠工资进行维权时,要准备这些证据材料:
1、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
2、工资卡、工资存折、单位盖章确认的工资条或记录、单位盖章的职工花名册;
3、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4、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5、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6、用人单位盖章的考勤记录;
7、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恒昌欠了两万,还了六个月不想还了会有什么后果 (三)
答每年年底,是法院执行工作最忙碌的时候,而那些企图逃债的“老赖”日子也不好过。从法律程序上讲,所有判决后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判决内容者,都可能成为被强制执行的对象。
那么,被强制执行,后果有多严重?
被强制执行,信用记录不佳
在宁波鄞州办企业的张某两年前曾向银行借款50万元。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张某关掉了厂,又偷偷变卖了资产。银行胜诉后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去年年初,张某准备乘飞机去外地“避风头”,在安检时受阻。机场不但拒绝其登机,还通知了法院。走投无路的张某只得交钱,同时支付了5000元执行费。张某的麻烦远未结束,去年下半年,他又新办了企业,在向另一家银行申请贷款时,被告知信用记录不佳,遭到了拒绝。
实际上,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当“老赖”还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2011年5月1日,我国刑法新增设了一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如果不按照政府部门的仲裁和法院的判决支付劳动报酬,就可能获刑。
网络联合征信平台威力强大
对“老赖”在各方面的限制,是法院为破解执行困难,而依法采取的措施。宁波象山法院执行局教导员张阿久表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五大执行体系的建设上,其中之一就是执行的征信系统,其关键就是发挥公共联合征信平台的作用,将各基层法院的所有执行案件信息,在上级法院网站和全省公共联合征信平台“信用浙江网”上发布,每周更新一次,社会公众可以查询,并用于政府监督、金融、招投标等,谁欠债不还当“老赖”一查即知。
由于这个系统,一些千方百计逃避法院执行的个人和企业在申请贷款、参与招标时处处碰壁。特别是个人,面临的麻烦更多。银行对法院的执行记录非常重视,只要最近有欠债不还的案件,当事人就难以获得授信。此外,所有的法院与有关部门联手,出台了针对“老赖”个人的详细限制措施。一些“老赖”由此感叹,抗拒执行不但丢尽了面子,额外支付了执行费,而且留下了不良记录,代价实在太大。
不良记录无法立即消除
那么,被执行人的不良信用记录等究竟能否在执行后立即撤销呢?执行庭的法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法院网络上的执行案件信息,无法在短期内取消,原因在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对于有意抗拒执行的“老赖”,必须给予“相应警示”,提高其尊重法律、自动履行法院判决的意识。而银行等单位,对以前的信用记录,也有严格的规定,想要消除并不容易。
尊重法院判决,履行法律义务
在法院执行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一些被执行人其实并非有意要当“老赖”,而是因为粗心或者对法律缺乏了解导致被强制执行。去年年底,宁波镇海一家企业被法院判决支付原告3700元加班费,但他们坐等对方到企业拿钱,最后因过了规定的交付期限,被法院强制执行。
实际上,在法院的判决书上,非常明确地写明了支付和缴纳执行款的方法、期限,以及逾期不支付的后果。执行法官表示,当事人仔细阅读判决书,按照法院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主动支付执行款至关重要,以避免产生更大的麻烦。(董小军、孙奇观、成律)
现在拖欠农民工工资是怎么处罚的? (四)
答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走向均衡。这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也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还有就是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作为当代社会的底层工作者,他们的贡献是各项事业最基础的保障。但就是这些劳苦大众,现在却面临着拿不到工资的现状。因此,随着各类劳动法的出台和更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也被重视起来,各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用工单位的管理和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近几年来,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一系列机制来保护农民工权益。从最基本的《劳动合同法》来看,第十三条就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报酬。在2017年,人力资源保障部就出台新规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将会被列入黑名单,员工可向劳动局举报,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亦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当单位在自然月结束30日内还没有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构成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时,若被告知到相关处理机构,用人单位将会面临以下处罚。第一,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限期责令支付,若超过期限,则向劳动者支付工资50%100%一下的赔偿金;第二,接受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处罚,这里是针对拖欠金额大、时间长的单位,将会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第三,严重者会失去投标资格,被清出建筑市场,其营业执照也会被吊销;第四,责令不改者甚至会被判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构成刑事处罚。
劳动最光荣,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可耻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捍卫农民工的权利。
通过上文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最高可获刑的相关信息,村律帮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村律帮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