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劳动者而言,了解劳动仲裁程序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劳动仲裁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理、调解和裁决五个阶段。首先,劳动者需要准备好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然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申请。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仲裁庭将组织庭审,双方当事人可进行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最后,仲裁庭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裁决,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般劳动仲裁程序怎么走 (一)

一般劳动仲裁程序怎么走

一般劳动仲裁程序是:

1、申请。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仲裁。

2、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3、开庭。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将进行申请人明确请求、被申请人答辩、仲裁庭调查事实、当事人双方举证质证、辩论、陈述最后意见等环节。

4、调解。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会制作调解书。

5、裁决。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会及时作出裁决。

劳动仲裁程序怎么走 (二)

劳动仲裁的基本程序如下:

填写并递交仲裁申请书:

必须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及时填写仲裁申请书并递交至相应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超过规定时间递交,仲裁委员会可能不支持你的仲裁请求。

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通知当事人:

无论仲裁委员会是否同意受理,都将通知当事人。若同意受理,仲裁庭将在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

开庭审理:

开庭时,申请人需明确仲裁请求,被申请人进行答辩。仲裁员将进行事实调查,双方都有权举证、质证、辩论和陈述。

调解:

若双方同意调解,仲裁庭将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过程旨在促进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裁决:

若调解不成,仲裁委将根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就申请人的请求进行裁决。裁决结果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流程怎么走? (三)

劳动仲裁流程如下:

提交申请书:

当事人需要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这是启动劳动仲裁程序的第一步。

仲裁受理: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会在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如果决定受理,仲裁委员会会在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如果决定不予受理,会说明理由。

开庭审理:

仲裁庭会在开庭的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的日期和地点。如果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申请人会按撤诉处理,被申请人则可能做缺席裁决。

仲裁调解:

仲裁庭在处理劳动争议时,会先行调解,试图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如果调解达成协议,仲裁庭会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仲裁庭会及时裁决。

仲裁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一般会在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经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仲裁庭裁决后会制作仲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如果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期满不起诉,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劳动仲裁程序,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村律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