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防护用品培训对于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至关重要。劳动防护用品,也被称为个人防护装备(PPE),是保护劳动者免受或减轻职业危害的关键装备。在培训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劳动防护用品的基本分类。这些用品根据防护部位和用途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头部防护、呼吸防护、眼部防护、听力防护、手部防护、足部防护、躯干防护以及坠落防护等几大类。每一类防护用品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选择标准。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有哪些 (一)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有哪些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头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能有效防止坠落物、碰撞等对头部的伤害。眼部防护用品:如护目镜或防护眼镜,能够防止飞溅的颗粒物、化学液体、强光或紫外线等伤害眼睛。手部防护用品:如手套,能够保护手部免受摩擦、切割、烫伤、化学腐蚀等伤害,材质多样,如棉布、橡胶、乳胶、尼龙等。耳部防护用品:如耳塞或耳罩,能够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呼吸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或防毒面具,用于防止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足部防护用品:如安全鞋或防滑鞋,能够保护脚部免受重物压伤、刺伤以及滑倒等伤害。身体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护围裙、安全带等,用于保护身体免受各种潜在伤害。

这些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在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用品是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关键。

劳动防护用品分为哪几类 (二)

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两类。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并公布;未列入目录的劳动防护用品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以下是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1. 头部防护用品:包括一般防护帽、防尘帽、防水帽、安全帽、防寒帽、防静电帽、防高温帽、防电磁辐射帽、防昆虫帽等,用于防御头部不受外来物体打击和其他因素危害。

2.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包括防尘口罩(面具)、防毒面具(面具)等,用于防御有害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由呼吸道吸入。

3. 眼(面)部防护用品:用于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伤害。

4.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包括耳塞、耳罩、防噪声头盔等,用于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保护听力。

5. 手部防护用品:包括一般防护手套、防水手套、防寒手套、防毒手套、防静电手套、防高温手套、防x射线手套、防酸碱手套、防油手套、防振手套、防切割手套、绝缘手套等,用于保护手和手臂。

6. 足部防护用品:包括防尘鞋、防水鞋、防寒鞋、防静电鞋、防高温鞋、防酸碱鞋、防油鞋、防烫脚鞋、防滑鞋、防刺穿鞋、电绝缘鞋、防振鞋等,用于防止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和能量损伤劳动者足部。

7. 躯干防护用品:即通常讲的防护服,包括一般防护服、防水服、防寒服、防砸背心、防毒服、阻燃服、防静电服、防高温服、防电磁辐射服、耐酸碱服、防油服、水上救生衣、防昆虫服、防风沙服等,用于保护身体免受伤害。

8. 护肤用品:包括防毒、防腐、防射线、防油漆的护肤品等,用于防止皮肤(主要是面、手等外露部分)免受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危害。

劳动保护用品有哪些 什么属于劳动保护用品 (三)

劳动保护用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头部防护用品:

塑料安全帽、V形安全帽、竹编安全帽、矿工安全帽等,用于保护头部免受外力伤害。

面部防护用品:

头戴式电焊面罩、防酸有机面罩、防高温面罩等,用于防止面部受到电弧光、酸碱液体、高温等伤害。

眼睛防护用品:

防尘眼镜、防酸眼镜、防飞溅眼镜、防紫外线眼镜等,用于保护眼睛免受灰尘、酸碱液体、飞溅物、紫外线等伤害。

呼吸道防护用品:

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防尘口罩、氧气呼吸器等,用于防止有毒气体、粉尘等有害物质吸入呼吸道。

听力防护用品:

防噪音耳塞、护耳罩、噪音阻抗器等,用于降低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手部防护用品:

绝缘手套、耐酸碱手套、耐油手套、医用手套、皮手套、浸塑手套、帆布手套、棉纱手套、防静电手套、耐高温手套、防割手套等,用于保护手部免受电击、酸碱腐蚀、油污、割伤等伤害。

脚部防护用品:

工矿靴、绝缘靴、耐酸碱靴、安全皮鞋、防砸皮鞋、耐油鞋等,用于保护脚部免受重物砸伤、电击、酸碱腐蚀、油污等伤害。

身躯防护用品:

耐酸围裙、防尘围裙、工作服、雨衣、太阳伴伞等,用于保护身躯免受酸碱液体、灰尘、雨水等伤害。

高空安全防护用品:高空悬挂安全带、电工安全带、安全绳、踩板、密目网等,用于高空作业时防止人员坠落。

国家劳保用品发放标准是什么? (四)

合理发放和使用员工劳动保护用品是保障员工在生产劳动(工作)中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有义务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然而,有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可能会忽视劳动者的安全保障。本文将为您介绍国家关于劳保用品发放标准的相关规定。

一、劳动保护用品发放规定

1. 发放原则

a. 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需根据岗位性质及不同工作环境进行。

b. 根据工作环境,按照实际需求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2. 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标准及使用年限。

3. 劳动保护用品的种类包括:工作服、防寒服、反光背心、雨衣、雨鞋、安全帽、劳动保护手套、电工鞋等。

4. 女员工工作服发放规定:管理岗位女员工转正后每两年发放两套(黑色外套2件、裤子4条、短袖白衬衣2件、长袖白衬衣2件)。

5. 管理责任:公司物业部负责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定制和发放。使用部门需负责劳动保护用品的保管和维护。

6. 离职、辞职或被辞退的员工需归还劳动保护用品,如有损坏或丢失,需按市场价赔偿。

7. 物业部需保证劳动保护用品的充足,特殊需求可提前联系物业部。

8. 除必须配备的用品(如反光背心、安全帽)外,其他劳动保护用品需在入职后领取。

9. 定制物品(如工作服、棉服、雨鞋等)需在入职后到物业部登记,待制作完成后领取。

10. 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由使用部门承担。

11. 实习生是否需要配备劳动保护用品由人力资源中心决定,费用由人力资源中心承担。

12. 如有未尽事宜,将随时调整。

二、企事业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及规定

1. 发放原则和范围

a. 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是一项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预防性辅助措施,而非福利待遇。

b. 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需按照劳动条件进行,确保同类工种在相同劳动条件下使用相同的防护用品。

2. 防寒用品的发放条件

a. 冬季在海拔2千米地点从事野外、露天作业的职工;

b. 冬季在湖面、河面、水库作业的职工;

c. 常年从事室内摄氏零度以下低温作业的职工。

3. 具体规定

a. 劳动防护用品经费人均控制数按每个工种每人每年计算,人均控制在80-140元。

b. 合同制职工、临时工、民工应按照同工种、同劳动条件、同标准供给劳动防护用品。

c. 基层干部、安技员、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干部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期限应比一般工人延长50%。

d. 兼几个工种作业人员按主要从事的工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重复发放。

e. 在易燃、易爆、烧灼介质及静电场所作业的工人禁止使用化纤防护用品。

f. 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供应实物,禁止折合现金发放或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名义发放福利物品。

总之,国家根据不同工种的工作环境规定了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如果用人单位提供的劳保用品不符合规定,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

劳动防护用品培训内容 (五)

劳动防护用品培训内容介绍如下:

一、意识培训:

1. 介绍劳动防护用品的背景和意义,明确劳动防护的重要性;

2. 传达法律法规对劳动防护的要求,使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3. 强调员工对于个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视,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

二、常见劳动防护用品介绍:

1. 个人防护装备:如头盔、护目镜、防尘口罩、耳塞、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2. 安全标识:如安全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提示标志等;

3. 安全型工具和设备:如绝缘工具、防静电设备、安全锁、气体检测仪等;

4. 紧急救护设备:如急救箱、眼球冲洗器、消防器材等。

三、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原则和方法:

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时,必须要能够达到防护的效果,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并正确佩戴;

2.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状态,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3. 根据工作环境和职业风险,合理选择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如特殊工作环境下需要使用防静电装备等;

4. 对于复杂的工作环境和高风险的工作任务,必要时应配备多层次的劳动防护用品;

5. 学会正确的佩戴、调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如正确佩戴安全帽、护目镜的方法;

6. 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期间,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

四、常见劳动防护用品的维护和保养:

1. 个人防护装备的维护保养:如保持清洁、防尘、防潮和防腐蚀等;

2.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磨损和损坏情况,将损坏的装备及时更换;

3. 学会正确地存放和保管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因存放不当而造成损坏;

4. 相关安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如检查和测试安全锁、维护急救箱中的药品等;

5. 了解特殊劳动防护用品的维护方法,如绝缘工具的绝缘性能检查和维护。

五、应急演练与处置:

1. 演练各类突发事件下如何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 学习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熟悉常见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

3. 熟悉逃生通道和应急设施的位置与使用方法;

4. 学会正确的报警和求助方式,加强紧急情况下的沟通合作能力。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村律帮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劳动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