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这一违法行为通常涉及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那么,当这类罪行发生时,究竟由谁来管辖呢?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职务侵占罪一般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这里的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如果由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也可由被告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进行管辖。这一规定确保了案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职务侵占罪由谁管辖 (一)

答职务侵占罪由公安机关管辖。以下是关于职务侵占罪管辖的详细说明:
主要管辖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职务侵占罪等刑事案件主要由公安机关负责处理。当公司职员涉嫌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时,公司应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例外情况:虽然公安机关是处理刑事案件的主要机关,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案件可能由其他机关管辖。例如,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等需由省级人民检察院决定立案侦查;军人违反职责犯罪和军队内部发生的案件由军队相关部门管辖;罪犯在监狱内的案件由监狱管理部门管辖等。然而,这些例外情况并不适用于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定义: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单位的财产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公安机关有责任对其进行调查和打击。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主要由公安机关负责管辖和处理。
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怎么处理 (二)
答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根据具体行为的不同,涉嫌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以及贪污罪。主体既可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职务侵占罪的四项构成要件包括:1、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3、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
哪些人可构成职务侵占罪?
1、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董事、监事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职权,当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上述公司的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这些经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职员也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有特定的职权,或因从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物而成为本罪的主体。
3、上述公司以外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是指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
希望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业务员算职务侵占罪吗 (三)
答业务员可以算作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具体来说: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范围: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主要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这包括但不限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这些公司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此外,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也属于这一范畴。
业务员的身份归属:业务员作为公司或企业中的一般职员,如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那么就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职务侵占罪贪了13万怎么判 (四)
答对于公司或产业单位的员工实施的职务侵占行为,若不满足特定的数额要求,该行为可能无法被认定为刑事犯罪。
然而,当涉案当事人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而遭逮捕时,我们便需要深入了解此种情况下的法律判决程序。
对此,本文旨在通过以下详尽阐述,希望能提供给您有关涉及职务侵占罪的详细信息和有用的指导。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职务侵占罪以及其所关注的重点——数额较大的标准。
职务侵占罪,即公司、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的职员,利用自身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将本应属于单位所有的财产非法据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这意味着,只有当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达到了一定的数额标准,才能够被视为构成了职务侵占罪。
具体而言,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办理违反公司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侵占公司、企业等单位财物的数额需在5000元至1万元。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省市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普遍高于原定的5000元,例如河南地区的标准为1万元,而南方城市则在1-2万元之间。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涉嫌职务侵占罪的法律判决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犯本罪的,可根据不同情况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若侵占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则可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若侵占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则可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职务侵占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从而最终确定基准刑。
职务侵占罪如何进行认定 (五)
答职务侵占罪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主体认定:
特殊主体: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身份: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这些公司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
主观方面认定:
直接故意: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直接故意。非法占有目的:行为人意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无论是否已实际取得或行使这些权利,均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犯罪客体认定:
财产所有权: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单位范围:包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设立的非国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国有的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设立的有一定数量的注册资金及从业人员的营利性经济组织,还包括除上述公司、企业以外的非国有的社会团体或经济组织,如集体或民办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团体。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相信关于公司员工犯职务侵占罪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村律帮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