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和诈骗罪共犯区别

帮信罪和诈骗罪共犯区别

帮信罪与诈骗罪共犯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听到关于“帮信罪”和“诈骗罪共犯”的法律术语,这两者虽然都与犯罪行为有关,但在法律上却有着明确的区分。本文将详细介绍帮信罪与诈骗罪共犯的区别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犯罪行为的本质差异。

一、定义及构成要件

帮信罪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的罪名。它指的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此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主观方面为故意,即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提供帮助;客观方面表现为提供特定的技术支持或帮助行为,且情节严重。

诈骗罪共犯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而诈骗罪共犯,则是指两人共同实施诈骗行为,均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为自然人;主观方面为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二、主观方面的区别

在主观方面,帮信罪与诈骗罪共犯都要求故意,但故意的内容有所不同。帮信罪中的故意是概括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他人可能实施信息网络犯罪而提供帮助;而诈骗罪共犯中的故意则是具体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他人正在实施诈骗犯罪而积极参与。此外,诈骗罪共犯的行为人通常持有一种希望的心态,为直接故意;而帮信罪的行为人除了希望的心态外,还可能有一种放任的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三、客观方面的区别

在客观方面,帮信罪与诈骗罪共犯的帮助行为也存在显著区别。帮信罪的帮助行为仅限于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支付结算等特定技术支持或帮助行为,且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而诈骗罪共犯的帮助行为则更为广泛,既包括帮信罪的特定帮助行为,也包含提供场所、资金支持等一般性帮助行为,且无需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四、侵犯的法益不同

从侵犯的法益来看,帮信罪主要侵犯的是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管理秩序,属于破坏社会公共安全的范畴。而诈骗罪共犯则主要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属于侵财型犯罪。因此,帮信罪的危害结果更多地体现在对信息网络管理秩序的破坏上,而诈骗罪共犯的危害结果则直接体现在对公私财产的侵害上。

五、法律责任及处罚

在法律责任及处罚方面,帮信罪和诈骗罪共犯也有着不同的规定。犯帮信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而犯诈骗罪共犯的,则根据诈骗数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分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结

综上所述,帮信罪与诈骗罪共犯在定义、构成要件、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侵犯的法益以及法律责任及处罚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两种犯罪行为,提高法律意识,防范和打击犯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不参与任何违法犯罪活动,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于帮信罪变诈骗罪,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村律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