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集体合同草案的基本构成
- 二、集体合同草案的提交主体
- 三、审议通过的法定程序
- 四、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 注意事项: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谁通过

介绍:
集体合同作为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劳动者集体与用人单位之间,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而集体合同草案的通过程序,直接关系到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公正性及执行力。本文将以“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谁通过”为标题,深入探讨集体合同草案的提交与审批流程,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集体合同草案的基本构成
集体合同草案是集体协商过程的初步成果,通常包含双方协商达成的各项条款。这些条款需全面反映劳动者的合理诉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双方权益的平衡。草案的内容应清晰、具体,便于理解和执行。在制定过程中,双方代表应充分沟通,力求达成共识,为后续的审议通过奠定坚实基础。
二、集体合同草案的提交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规定,集体合同草案应由劳动者一方的代表(如工会)与用人单位共同起草,并由劳动者一方代表负责提交审议。这意味着,在集体协商结束后,工会或劳动者推选的代表需将草案整理完善,按照既定程序提交至有权机构进行审议。
三、审议通过的法定程序
集体合同草案的审议通过涉及多个层级和机构。首先,草案需提交至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大会进行讨论和表决。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它确保了广大职工对合同内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经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草案还需报请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备案审查。劳动行政部门将对草案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必要时可提出修改意见。一旦获得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集体合同即正式生效,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四、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企业规模较小无法成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的审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此时,可探索建立由上级工会或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审议的替代机制,确保集体合同草案能够得到有效、公正的审议。
注意事项:
在集体合同草案的提交与审议过程中,务必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集体协商的充分性和代表性,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二是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确保每一步骤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沟通协作,妥善处理分歧,寻求最大公约数;四是关注合同执行中的监督与反馈机制,确保合同条款得以切实履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集体合同草案的提交与通过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它涉及到劳动者、用人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参与。只有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才能确保集体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1、集体合同应当如何订立
- 2、签订集体合同应当经过哪些流程
- 3、集体合同该如何签订
- 4、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什么讨论通过
- 5、劳动法第32条规定内容
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谁通过的相关问答
集体合同应当如何订立 (一)
答集体合同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订立:
协商起草: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达成一致,形成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
提交讨论:经双方协商代表协商一致的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这一步骤旨在确保集体合同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可和支持。
表决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集体合同草案时,应当有三分之二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且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或者全体职工半数同意,方可通过。
签字订立: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对于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报送生效: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同样具有约束力。
此外,订立集体合同还需遵循合法原则,包括订立程序和合同内容合法两个方面。集体合同只有在遵循合法原则的基础上订立,才能得到国家的认可,并具有法律效力。
签订集体合同应当经过哪些流程 (二)
答签订集体合同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定集体合同草案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未建立工会的企业则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通常,企业需成立集体合同起草委员会或小组,主持起草工作。
2. 审议集体合同草案
将集体合同草案文本提交至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审议。会议中,企业经营者和工会分别解释草案的产生过程、依据及主要内容,然后进行讨论,作出审议决定。
3. 签字确认
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或盖章。
4. 登记备案
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将合同文本及其附件一式三份提交给县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如有违法或失实情况,可不予登记或暂缓登记,并退回企业修正。
5. 公布合同
集体合同生效后,企业应及时向全体职工公布合同内容。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包括:
1. 合同主体
集体合同的一方是企业行政,另一方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工会;劳动合同的一方是企业行政,另一方是劳动者个人。
2. 合同内容
集体合同规定的是劳动条件、工作时间、报酬、福利等整体性措施;劳动合同仅涉及劳动者个人与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
3. 适用范围
集体合同适用于企业全体职工;劳动合同仅对签订人有效。
4. 法律效力
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是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的条款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如有冲突,以集体合同为准。
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了解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集体合同由企业行政方与工会组织签订,而劳动合同则由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签订。
集体合同该如何签订 (三)
答集体合同的签订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草案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草案应当首先提交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进行讨论,并需获得通过。
正式订立:
集体合同草案讨论通过后,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进行正式订立。对于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应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集体合同。
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并生效:
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备案。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该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并遵循上述签订流程。
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什么讨论通过 (四)
答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订立集体合同,其草案需经特定程序讨论。若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应当有2/3职工代表出席,且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同意,方获通过;若提交全体职工讨论,应当有2/3职工出席,且须经全体职工半数同意,草案才能通过。草案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后,集体合同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劳动法第32条规定内容 (五)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内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集体合同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村律帮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