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直接给了取保候审 (一)

检察院直接给了取保候审

优质回答检察院通知办取保候审意味着如果监察机关通知当事人去办理取保候审手续,说明说明案情已经移交到检察院,但是案情相对而言比较轻,符合申请办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条件,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可以让犯罪嫌疑人先出来,但是如果后续判处实刑还是要服刑。

取保候审本身不会留下案底,但是如果经过法院依法判决的,是会留下案底的。另外,即使没有判决,只是被拘留就有拘留证明和释放证明,同样会记入档案里。由于取保候审仅仅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此时还不能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犯罪事实,因此还不能对其定罪处罚,也就不会留有案底。

1、取保候审之后,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侦查、起诉和审理。

2、案件移送到检察院后,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会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不存在犯罪事实的、犯罪情节轻微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不起诉;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会起诉到法院。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

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希望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公安局主动取保说明什么 (二)

优质回答说明主要涉及到的罪行不是很严重。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公安局主动取保候审是好事,因为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是不需要被拘留,人生自由相对来说不会被绝对的限制。但是至于后期的定罪量刑问题的话,应当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和取保候审没有直接关联性。

法律分析:说明主要涉及到的罪行不是很严重。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公安局主动取保候审是好事,因为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是不需要被拘留,人生自由相对来说不会被绝对的限制。但是至于后期的定罪量刑问题的话,应当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和取保候审没有直接关联性。

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审的被保证人或者说是保证对象,既然保证对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当然也应当予以撤销。

11、保证人死亡、重伤或者出现其他丧失保证能力情形的。保证人是取保候审的义务主体,保证人资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证能力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保证能力,保证义务的履行就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审也就随之应当予以变更。

12、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以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案件需要复议、复核的,或者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刑罚采取取保候审 (三)

优质回答如果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暂时性的、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旨在保证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同时确保其随传随到,配合案件的侦查和审判工作。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其适用条件和程序在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以下是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的详细解释:

一、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1、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刑罚:取保候审主要适用于那些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这意味着,对于可能判处较轻刑罚或无需判刑的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通常不是首要选择。

2、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取保候审要求犯罪嫌疑人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这通常需要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个人背景、犯罪性质、犯罪后的表现等因素。

3、有固定的住所和联系方式:取保候审要求犯罪嫌疑人有固定的住所和联系方式,以便司法机关随时联系和传唤。

二、取保候审的程序

1、提出申请:取保候审的申请通常由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提出。他们需要向司法机关提交一份书面申请,说明取保候审的理由和保证措施。

2、审查决定:司法机关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并在一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如果同意取保候审,司法机关会出具取保候审决定书,并告知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和义务。

3、执行取保候审:一旦取保候审决定书生效,犯罪嫌疑人就可以暂时离开羁押场所。但他们必须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各项规定,如不得离开指定地点、不得干扰案件侦查和审判等。同时,他们还需要定期向司法机关报到,以确保随时可以被传唤。

三、取保候审期间的管理与监督

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管理和监督。这包括定期了解犯罪嫌疑人的行踪、生活状况、遵守取保候审规定的情况等。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有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司法机关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警告、罚款、撤销取保候审等。

四、取保候审与案件进展

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结束。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会继续进行案件的侦查和审判工作。如果案件进展顺利,司法机关可能会根据证据情况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如果证据不足或存在其他情况,司法机关可能会决定撤销案件或不起诉。

综上所述:对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如果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取保候审既保证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又确保了案件的顺利进行。但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定,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五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和保释有什么区别 (四)

优质回答取保候审和保释的区别:

1、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指在侦查阶段,被侦查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使其不被羁押在看守所或拘留所中,而是在指定的时间内回到家中等候审查、审判。取保候审一般适用于轻微犯罪或不构成逃避、毁灭证据等危险的案件,对于案情严重、逃跑风险较高的案件一般不适用。

2、保释:保释是指在审判阶段,法院决定对被告人进行保释的措施,使其在案件审理期间暂时获得自由。保释的目的是确保被告人出庭参加审判,并且不对证据收集、案情调查产生影响。保释的适用条件和具体程序由法院根据案情综合考虑而定,通常需要保证被告人不会逃跑、不会妨碍证人作证、不会继续犯罪等。

取保候审和保释都是法律程序,但两者有着不同的意图和执行方式。取保候审是指在被控犯罪但尚未被判罪时,被允许保持自由,但必须遵守一系列限制和条件。而保释则是指在交纳一定金额的保释金后,被控犯罪的人可以暂时获得自由,直到接受审判为止。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取保候审通常不需要支付保释金,而保释则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释金。这些程序的目的是确保被告在接受审判前不会逃跑,并且遵守法律的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综上所述:

取保候审和保释虽然都是确保被告在接受审判前不会逃跑,并且遵守法律的规定,但在具体执行方式上有所不同。取保候审通常不需要支付保释金,而保释则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释金。这些程序的存在,有利于平衡被告的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确保司法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

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取保侯审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村律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