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一)
最佳答案失血性休克的原因
当血容量不足超过代偿功能时,会出现休克综合病征。表现为心脏排血量减少,即便周围血管收缩,血压仍下降。组织灌注减少,促使无氧代谢发生,导致血液中乳酸含量增高和代谢性酸中毒。血流重新分配使脑和心的供血得到维持。血管进一步收缩可能引起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体液和蛋白质丢失,加重低血容量,最终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凉、湿冷(常有花斑),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外周静脉不充盈,颈静脉搏动减弱,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
2、脉搏特征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脉搏特征是丝脉:
①当心排出量减少、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称丝脉(细脉)。常见于大出血、主动脉瓣狭窄和休克、全身衰竭的病人。
②外周静脉不充盈,颈静脉搏动减弱,心跳加快,脉搏尚有力。收缩压可偏低或接近正常,亦可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偏高,但不稳定,舒张压升高,脉压减低,尿量亦减少。
③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心搏无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脉搏细速,按压稍重即消失,收缩压降至10.6kPa(80mmHg)以下,脉压小于2.7kPa(20mmHg),表浅静脉萎陷,口渴,尿量减少至每小时20ml以下。
④血压进行性下降,即使使用升压药仍难以恢复。脉搏细速,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塌陷,出现循环衰竭,可致患者死亡。
3、失血量
失血性休克分为四级,级数越高,失血越多:
一级:丧失血容量的10-15%(约750ml)
二级:丧失血容量的20-25%(约1000-1250ml)
三级:严重出血,丧失血容量的30-35%(约1500-2000ml)
四级:致命性急性失血,丧失血容量的40-50%(约2000-3000ml)
随着失血量的增多,患者可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增快、少尿等症状,甚至心跳骤停。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1、急救措施
(1)严密观察,防止失血。
(2)意外事故导致大量失血
①对于休克病人,在用担架抬往救治处时,病人的头部应靠近后面的抬担架者,便于随时密切观察,应对病情恶化。
②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途中,病人头部的朝向应与载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飞机等)前进的方向相反,以免加速作用导致脑部进一步失血。
③如休克者为大月份孕妇,应让她取侧卧位,否则胎儿及巨大子宫会压迫血管,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加重休克。
2、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首先确保气道通畅和止血有效。气道通畅是通气和给氧的基本条件。对严重休克和循环衰竭患者应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压迫止血是可行的有效应急措施,止血带应用亦十分有效。尽快建立两根静脉输液通道。
3、大量快速补液
建立输液通道后,立即给予大量快速补液。对严重休克,迅速输入1~2L等渗平衡盐溶液,随后最好补充经交叉配合的血液。为了救命,可以输同型或O型浓缩红细胞。使用平衡盐溶液后,在恢复血容量中若不能满足复苏需求,应输浓缩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达到10g/dl。但对于出血不止的情况,按上述方法补液输血欠妥,因为大力进行液体复苏会冲掉血管中的血栓,增加失血,降低存活率。因此,医院前急救中使用高张盐溶液快速扩容尚有争议。
4、针对大量失血的治疗
在大量失血复苏之后,还需补充一定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以适应体液分离之需。
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
1、外伤性出血者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并积极防治感染。恢复期患者应保证均衡饮食,满足机体修复的营养需求。
2、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多食用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蛋类、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
4、避免食用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如浓茶、咖啡、桃仁、杏仁等。
5、日常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皮肤色泽、尿量情况,以防止再次出血。
失血性休克有什么危害 (二)
最佳答案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的综合症。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性休克。那么失血性休克有什么危害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失血性休克有什么危害
1、由于心泵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血压降低;微循环变化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多数病人由于应激反应和动脉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心脏后负荷加重;但有少数病人外周阻力是降低的(可能是由于心室容量增加,剌激心室壁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
2、交感神经兴奋,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而心脏不能把血液充分输入动脉,因而中心静脉压和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和压力升高;常比较早地出现较为严重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这些变化又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和缺氧,促使心泵衰竭。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休克的朋友们应该不在少数,所以大家对休克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其实休克也是分很多类型的,尤其是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话往往会让我们的生命有危险。
失血性休克如何预防
1、积极防治感染。做好外伤的现场处理,如及时止血,镇痛,保温等。对失血或失液过多(如呕吐,腹泻,咯血,消化道出血,大量出汗等)的患者,应及时酌情补液或输血。早、中、晚三餐主食由米饭和面食、蔬菜和肉类(包括鱼、鸡、鸭、兔、牛、猪肉等)组成。每餐均应有荤有素,保证人体每日所需大部分营养物质的补充。三餐之间及睡前可加牛奶、豆浆、鸡蛋、藕粉、糕点等。
2、伤后1-2天禁食或少进食,第3天开始以少量试餐开始,如米汤、安素等,3-6次/日,每次50-100ml,以后逐步增加牛奶、肉汤等,每日可进3-8餐,以清谈、易消化饮食为宜。1周后可将流汁饮食改为半流汁饮食,进食肉末粥、鱼米粥、蒸蛋、面条等。若病人消化功能良好,饮食可逐步恢复同一般病人。失血性休克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就是对失血性休克有什么危害的介绍,如果你对休克的正确急救措施是什么等有关常见急救方法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倍领安全网休克急救方法安全常识栏目。
吐黑血后去世了怎么回事 (三)
最佳答案吐黑血后去世,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消化道出血:
当胃或肠道内部发生大量出血时,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失血过多可能导致死亡。
呼吸道阻塞:
吐血后,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或血液误入气道,可能引发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阻塞会导致呼吸困难、窒息,进而造成死亡。
颅脑及头部损伤:头部受到严重损伤,可能导致颅底骨折并伴随吐血。但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颅脑内部的损伤,如脑挫伤、脑出血,甚至脑干的损伤。这些损伤会导致严重的脑部水肿和压迫,进而形成脑疝,最终导致死亡。
明白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村律帮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