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真的有"死亡税率"吗
- 2、死亡税率为什么误导
- 3、死亡税率指的是什么
- 4、死亡税率_地方财政收入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中国真的有"死亡税率"吗 (一)

贡献者回答我只能转一篇帖子给您看
日前,有关媒体相继报道“死亡税率”问题,有关人士认为,“死亡税率——当前经济持续低迷的真实原因”,“税率之重,接近企业的‘死亡线’”,“我国长期实行重税主义的后果,就是经济动力和活力的下降”。归结起来,其核心要义就是:税负过重严重影响企业生存空间,是导致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
学者指责高税负是逼走中国制造企业的真正原因。然而也有学者声称这是“夸大”、“误导公众”,究竟怎么回事儿?据《新京报》报道,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投资10亿元在美国建汽车玻璃厂的新闻,在国内外引发了强烈反响。曹德旺称,“除了人力,中国什么都比美国贵”。他特别指出,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太高,其中最高是增值税。联想到之前李嘉诚抛售内地资产,很多人称“曹德旺也要跑了”。虽然曹德旺称,公开讲税负,只为提醒危机感,他的重心仍在中国。
源自有关媒体的报道,“当前我国企业实际税费负担接近40%,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死亡。”或称作“死亡税率”。此事引发了关于中国税负水平是否过高的争论,有学者指责高税负是逼走中国制造企业的真正原因。然而也有学者声称这是“夸大”、“误导公众”,究竟怎么回事儿?
争论一:中国税负是不是“死亡税率”?
正方: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授认为,我国企业的实际税费负担率应该在接近40%的水平上。40%或30%的税负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死亡,或可以叫“死亡税率”。因为在我国,除新兴行业以及金融等领域外,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都不到10%,30%-40%的税费负担足可以导致大多数东部沿海加工业企业处于困境之中,甚至亏损倒闭。
李炜光年初带队在4城调研企业税负情况。
反方: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李万甫认为,“死亡税率”之说严重误导了社会公众。形成经济增速下滑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因素,又有制度因素,也有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我国宏观税负近些年来一直稳中有降,特别是一系列减税降负措施的陆续出台,企业的税负大大减轻,但同期经济增长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由最初的两位数的高增长到目前6.7%的增长。
争论二:我国宏观税负水平高不高?
正方: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李万甫认为,宏观税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通常结合政府收入构成状况,分为大、中、小口径:大口径宏观税负是指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按照IMF统计口径测算,2012—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接近3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42.8%,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33.4%;中口径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和社会保障缴款之和占GDP比重,按照OECD测算口径,2012-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23.4%,而2014年OECD国家平均水平为35.5%;小口径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占GDP比重,2012-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18.5%左右,并逐年下降,按照IMF数据测算,2013年发达国家为25.9%,发展中国家为20.4%。
反方: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授表示,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中的“总税率”指标来衡量我国企业所承担的税负(总税率是指企业的税费和强制缴费占商业利润的比例),2013年,我国企业总税率为68.7 %,不仅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也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泰国和南非,仅略低于巴西。这之后的2014年和2015年,中国继续维持在68.5%和67.8%的高水平上。
李教授认为,调研是有样本的,也是有数据的,要厘清征费与征税占利润的比例具体是多少,如果说征完税或者费之后,企业没多少留利了,甚至在亏损,有人还说税负不高,我觉得没什么说服力。
征税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征税只要为企业留一点利,企业总是会生存与发展下去的。而现在的利润率,企业普遍反映不高,这说明,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低利润率的时代。我们不是说要把企业逼死了才要减税,那时候什么事就都晚了。
争论三:中国的税负比美国重么?
正方: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授表示,美国的减税力度在里根时代就很大,直至今天,美国都在享受里根时代的减税红利,里根政府甚至引领了上世纪80年代全球性的减税运动。实施这种减税政策,一则,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二则,带来了新技术与信息革命,包括我们现在说的数字技术繁荣,都跟当年主张减税的里根经济学有直接关系。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中国的问题,千万别等到企业过不下去了再减税,那就晚了。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偏轻的、适当的,有利于企业家发展、创新、创业的环境。我们不能说一方面鼓励大家投资与创新,一方面又用很重的税制套在企业家头上。
反方: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李万甫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当然,由于不同税种的计税依据不一,税率设定不同,对企业而言,衡量企业税负的轻或重,不能简单片面只看税率的高低,税率并不等于税负,应当从多维度综合衡量。
争论四:税制不同导致中国税率显得高?
正方: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李万甫认为,从税负构成及承担者来看,我国企业承担了90%的各种税费,个人承担的各类税费占比不足10%。一方面是由目前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所决定;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对税(费)负敏感,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盈利能力变弱时,企业自然会感觉税费负担重。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费)占比较高,企业直接负担的税费显得并不高。
从税负的转嫁性来看,收费往往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有关,与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相关联,难以转嫁;占我国税收收入比重三分之二左右的流转税,由于依附于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可以实现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分离,企业只履行缴税义务,并非负担者。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会导致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总税率”指标计算的企业税负虚高。至于流转税的累退性,可以通过税制结构优化完成,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反方: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授表示,中国企业缴的税比美国企业多,这不是印象、表象,而是事实。这种对比恰恰说明了中美两国企业之间的差距。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这几个环节中,美国的税制主要是在调节后两部分,主要征收所得税与部分财产税,并不征收流转税。在美国,企业有利润才征税,没利润不征税,企业自由发展度很高
如果用营业收入做分母,用税费除以营业收入,那显然,企业的税率就很低,因为营业收入肯定会高于净利润。一些地方政府、机构或者个别学者,经常喜欢用营业收入做分母计算企业税率有多少,这没有多大意义。在这样的基础上计算税率,显示出来的税率却很低,好像企业没什么负担。可实际情况却可能是,企业没什么利润甚至亏损了。算税负重不重,不能玩数字游戏。
死亡税率为什么误导 (二)
贡献者回答死亡税率误导的原因 一、明确答案
死亡税率这一表述本身存在误导性,因为它混淆了“死亡”这一生理过程和税收之间的关联。实际上,死亡税率并不是一个专业术语,它无法准确反映税收的真实情况和原则。 二、详细解释
1. 概念的误导性: 死亡税率这一表述容易使人误解为税收与人的死亡有直接关联,好像人们死后还要交税,这无疑是对税收制度的误解。实际上,税收是国家为了提供公共服务而征收的款项,与个人的生死无关。
2. 缺乏专业性和准确性: 在税务领域的讨论中,使用专业术语至关重要。死亡税率这一表述缺乏专业性,容易引起混淆。正确的税务术语能够准确描述税收的各个方面,如税率、税负等,而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3. 可能导致公众恐慌和误解: 由于死亡税率这一表述的误导性,它可能导致公众对税收制度的恐慌和误解。这种误解可能阻碍人们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接受,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社会争议。
总之,死亡税率这一表述存在明显的误导性,容易导致公众对税收制度的误解和困惑。为避免混淆和不必要的争议,我们应使用专业、准确的术语来描述税收相关的概念。
死亡税率指的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死亡税率指的是某种经济活动中因死亡导致的劳动力损失所占的比例。 接下来对死亡税率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定义及概念 死亡税率是用于衡量某一经济活动或地区因劳动者死亡而导致的劳动力损失的比率。这个概念主要用于人口统计学和经济学领域,用以评估某个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更替情况。死亡率的高低直接关联到一个地区的经济稳定性和劳动力供应状况。一般来说,在劳动力依赖程度较高的行业或地区,死亡税率的考量尤为重要。此外,死亡税率的高低也受到诸如年龄结构、医疗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当这个比率较高时,意味着劳动力减少较多,可能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而一个较低的死亡税率则意味着劳动力的损失相对较少,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计算方式 计算死亡税率通常需要基于一定时间段内的数据,比如一年或几年。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某一地区或行业因死亡导致的劳动力损失数量除以该地区的总劳动力数量,再乘以百分之百得出百分比。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计算的不仅仅是实际的劳动者人数减少情况,还可能涉及到劳动力效率的降低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动等因素。因此,计算过程中还需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
三、影响因素 影响死亡税率的因素众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人口年龄结构以及行业特点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通常会导致死亡率的下降。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死亡税率的高低,例如老龄化社会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此外,不同行业的风险程度不同,也可能导致不同的死亡税率。例如高风险行业的死亡率相对较高。了解和把握这些因素对评估和控制死亡税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死亡税率_地方财政收入 (四)
贡献者回答“死亡税率”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关系并不直接,但存在间接影响。
一、定义与背景
“死亡税率”是一个相对夸张的说法,通常用来形容企业税负过重,以至于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这一概念最初由知名财政学者李炜光提出,他认为中国的税率让企业交税后基本上处于死亡的边缘。然而,这一说法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存在争议。
二、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关系
间接影响:虽然“死亡税率”并不直接等同于地方财政收入,但过高的税负确实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纳税能力。如果企业因税负过重而经营困难,甚至倒闭,那么它们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如税收、就业等)将大幅减少。
税收结构:在税收体系中,中央税和地方税是分开征收的。虽然“死亡税率”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税负,但企业缴纳的税款中有一部分是地方税,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因此,企业税负的减轻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方财政的这部分收入。
政策调整:为了应对“死亡税率”的争议,政府可能会采取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旨在优化税收环境、促进企业发展,但也可能在短期内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影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死亡税率”与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等量关系,但过高的税负确实可能通过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税收结构以及政策调整等方式,间接地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因此,政府需要权衡税收政策的利弊,既要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又要避免过高的税负对企业和地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死亡税率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村律帮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