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不知情怎么处理 (一)

帮信罪不知情怎么处理

帮信罪不知情的处理方法如下:

1. 当事人可以通过行为、流水、获利和他人供述等客观因素证明自己不知情。

2. 当事人若能证实自己不知情,则不构成犯罪,不会受到刑罚。

3. 当事人如果构成犯罪,判刑几率较大的情况包括:为三个对象提供帮助、支付结算金额超过二十万元、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超过五万元、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二年内有相关犯罪记录并再犯、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达到法定年龄并且具有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人;

2、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如公共安全、社会秩序、他人财产等;

3、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本身,包括犯罪行为的结果和行为人的行为方式;

4、犯罪主观方面: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如故意或过失;

5、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实际危害或可能危害。

综上所述,对于帮信罪不知情的当事人,其可以通过多种客观证据证明自己的无知情状态以免受刑罚,但若无法证实或在特定严重情形下,如为多个对象提供帮助或涉及较大金额等,当事人仍可能面临较高的判刑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

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一)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二)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三)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四)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五)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的;(六)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七)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帮信罪怎么证明不知情 (二)

一、帮信罪如何证明不知情

1、帮信罪证明不知情的流程具体如下:

(1)当事人在起诉后,应当申请公证机关将所保全的证据,提交受诉人民法院;

(2)当事人在起诉后申请证据保全,由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后作出是否准许的裁定;

(3)按照保全程序而确定的证据,以后法院在审判案件时是否采用,要以被保全的证据对案件是否有意义来决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二、帮信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帮信罪的量刑标准具体如下:

1、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帮信罪参与者不知情最轻判多久 (三)

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中提到的“帮信罪”,即所谓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司法实践中,若涉案人员能够证明自己对相关行为毫不知情,那么他们有可能被判定为无罪,或者获得从轻处罚。然而,具体的刑罚期限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来说,对于初次触犯法律、属于从犯并且情节较为轻微的被告人,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需缴纳罚金。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指出,是否知情以及具体的量刑标准都需要由法院依据案件的事实进行判断和裁决。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村律帮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帮信罪能开无犯罪证明吗。